爱的挽歌

法国  2001 

云播

剧情介绍:

内容简介:主角埃德加要做一个关于“爱情四阶段”(相遇、情欲、分离、重逢)的创作,但不知道用什么形式。清唱剧,小说,电影,戏剧?他请了许多演员试镜,但他找不到合适的人来扮演故事中的成年人。“没有成年人这种东西”是他的呐喊。后来埃德加想起了两年前做历史考证和调查时认识的一个女人,想请她试镜,参与他的计划,但她坚决拒绝了。埃德加最终没有完成他的创作计划。后来,他也收到了女子已经死亡的消息。他找不到合适的人,不,他找不到合适的形式,爱的形式。虽然片中没有直接的说法,但我知道他是爱她的。他的一个同伴对他提到:“你不是一直在找一本巴尔扎克的旧书吗?你不用再找了。我在巴黎的某个区找到了这本书的vivant版本。vivant版本!背景:法国电影界普遍认为,当代电影史可以分为“前葛达尔”和“后葛达尔”两个阶段。虽然这种说法过于绝对,但仅此一点就说明了葛达尔的崇高地位。从他的第一部电影开始,他就致力于打破传统的叙事方法和结构。他完全颠覆了电影旧的审美观念和手法,完全不考虑电影的规范,从不被节目束缚,表现出惊人的原创性。他的电影以松散的结构,淡化的情节,不断翻新的表现手法,使他成为令人眼花缭乱的技巧大师,他一直保持着非常前卫的风格。20世纪70年代后,他移居瑞士,并通过建立自己的视频工作室制作了大量的电视电影和视频。同时,他也没有放弃拍戏。他是少数几个有足够资金为所欲为的导演之一。这部电影《爱的礼赞》是电影界期待已久的作品。葛达尔本人放出风声说,这将是他漫长电影生涯中最好的一部电影,与60年代新浪潮时期的那些革命电影一脉相承。这部电影已经制作了五年。除了爱情这一主题外,它还涉及无家可归、全球化和工人阶级逐渐萎缩等社会问题,显示了葛达尔对政治和社会现实的一贯关注和敏锐洞察力。一开始葛大儿只是在这个标题下有一些模糊的想法,打算在一个普通的爱情故事里,探讨各种时间序列之间的关系。于是他颠倒了顺序,片头是爱情的结尾,片尾是爱情的开始。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这部电影在结构上比他最近的任何作品都更有条理。”他们说我的电影是纪录片,但我不知道‘纪录片’这个词的确切定义。葛达尔说,“这部电影超出了我个人的能力。“评论和感受:为什么我不能无动于衷?为什么我要有话要说?我为什么要问为什么?为什么我要问为什么,为什么?我失去了理解,在触摸葛达尔多年不服从后的复出作品《爱的礼赞》(在爱的祈祷中)的过程中。我对当年轰轰烈烈的新浪潮运动不太了解,所以不知道这是葛达尔电影的一贯风格还是他多年积累后的巨变。但我怀疑他不想被理解,至少,不那么容易。他不想娱乐大众,只想取悦自己。如果说大卫林奇的《穆赫兰道》是一场华丽复杂的噩梦,那么《爱的礼赞》就是一首抽象的朦胧诗,有图有乐。它甚至比《穆赫兰道》还要吝啬,给你一点线索整理东西,更别说读懂它的内在故事情节了。也许它根本没有故事情节,只能随心所欲地去感受、猜测、理解。可以是电影、小说、戏剧、歌剧。一切都由你来选择和决定,它只负责给你提供无限可能。你可以说它包含了成千上万的图像,成千上万的文字,也可以说它没有内容,是空洞的,就像影片最后那个低沉沙哑的声音不断重复着“也许什么都没有”,多少有些讽刺意味。我不确定埃德加为什么一直存在,但隐约好像他就是葛达尔本人。他与影片中的其他角色对话、争论,有时是自言自语,有时仿佛是在与银幕外的你交流,不期待你的回答,而是诱惑你去想象这个世界。有时会心平气和地谈一个关于爱情四个关键时刻的计划。——见面,吵架,分离,重逢。以三个不同的恋人为主体,一个年轻,一个成熟,一个年老;有时他固执地描写国家与爱情的对立,悲剧的天真与命运,成年的消亡与失望,不失时机地取笑美国和好莱坞的电影制度。谈到爱情,他是感性的,温柔的。他害羞地说,被爱是客体,爱人是主体。爱的尺度是爱是不可估量的。让钢琴和琴弦,像海洋的潮汐一样清澈甜美,抚慰和唤回你游走的感觉。当我在屏幕上看到——“爱”“选E”“很久以前”这几个字的时候,我感到了一些莫名的平静和悲伤。我觉得它们就像年代久远的雕像上斑驳的裂缝,或者一个古老的想法唤醒了微笑的清晰残余。第58分钟,画面从浓缩的黑白变成了血红色的海洋。突然,我突然明白了。不,《爱的礼赞》只是一个72岁的坚韧老人对过去岁月的克制记忆?对时代变迁的真挚感情?说到底,海洋依旧,潮汐不再。它只和泡沫一起破裂沉淀,留下袅袅的进贡余音。此刻,对他来说,电影不再是造梦的工具,而是一曲独唱的挽歌,大声而肆意地歌唱。有没有知音又有什么关系,就像幸福不会永远是令人愉悦的一样。有些人一直试图走在时代的前面,他们的电影永远抛弃了潮流,宁愿与伟大的过去并驾齐驱,因为他们知道形式的开始其实就是事实的结束,一切是如何开始和发展的已经不重要了,只有结局才能决定有没有意义。这不仅意味着过去辉煌的自我表现,也暗示着未来自我的消失。当人们只爱生活而不爱生活的时候,新浪潮的记忆就会渐渐淡去。但对于一个接近生命尽头的老人来说,缅怀是一种没有权利的义务,因为历史跨越未来,承载着一个巨大的“H”。